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胜利召开

作者: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日期: 2025-03-10 浏览次数: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 马健

2025年全国两会立足新征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锚定了方向。会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把握两会精神,推动教育实践与时代要求同频共振。一是以两会精神为引领,聚焦学生思想动态,创新“AI+思政”教育模式,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二是强化实践育人,依托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载体,推动学生深入社会一线、深入基层,引导学生在乡村振兴、科技强国一线建功立业;三是以思政精品项目为引领,创新形式,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模式,积极将“四个自信”融入青年血脉,努力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系主任 陶海成

聆听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由衷为我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振奋,高度认同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对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充满期待,期待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多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主动肩负社会责任,勇于创新实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之中。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 吴骏副教授

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满心振奋,我一直密切关注着会议动态。回首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GDP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频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每一项成就都彰显着国家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令人由衷赞叹。政府工作报告为2025年的发展锚定方向,我对新一年满怀憧憬,相信在政策推动下,经济将持续向好,民生福祉也将进一步提升。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决心立足三尺讲台,以匠心育桃李,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国家培育更多栋梁之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物联网工程系主任 刘禹锋副教授

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我与周围的老师同学都密切关注会议进程。过去一年,国家在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领域成果显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每一项成就都让我们倍感振奋。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上,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实实在在的体现。展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发展蓝图。我们对新一年充满期待,相信国家各项事业将取得更大突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杨帆副教授

作为一名高校专任教师,时刻关注两会动态,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国家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强国建设与科技创新战略的深度融合令人振奋。报告中提出的"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重要部署,为计算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更务实的教学科研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 刘凯

2024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两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成就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转型挑战,我国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经济稳中提质、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等亮点,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而教育公平、医疗普惠、养老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扎实推进,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展望2025年,我们满怀信心与期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继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级本科生,院分团委副书记 李晓寒

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国家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举措让青年群体倍感温暖。展望2025年,我们尤其关注“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等新部署,决心以专业学习为支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个人成长融入教育强国建设之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在基层服务和乡村振兴中展现青年担当。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022级本科生,院学生会主席 韦欣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令人倍感振奋。我们期待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更多突破,催生更多惠及大众的成果。作为青年学生,我将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将个人成长融入教育强国建设之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挥洒汗水,贡献青春力量。

 

仙林校区: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理工学科楼)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苏ICP备05007114号 CopyRight © 202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