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志愿者与社区小朋友合影

志愿者为小朋友们播放安全科普短片
“交通标识蹲”游戏
为提升社区儿童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安全知识从家庭向社区延伸,2025年10月26日,南京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分团委志愿服务部在大方巷社区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志愿活动。14名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数十名儿童携手,通过趣味互动、知识科普等形式,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及居家安全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家庭。
活动开展前,志愿服务部围绕“安全科普+趣味互动”核心目标,完成多维度筹备工作:志愿者团队提前绘制交通标识卡片、打印灾害场景拼图与家庭安全隐患图,采购“安全成长卡”、贴纸及小盆栽等奖品,确保物料贴合儿童认知特点;联络组志愿者与鼓楼区社区工作人员反复沟通,确定活动场地布局与签到流程;宣讲组与游戏引导组则通过多次彩排,优化科普语言与游戏规则,让专业安全知识更易被儿童理解。
上午9时,活动在温馨的破冰环节中拉开序幕。志愿者引导参与家庭签到,为每位儿童发放专属“安全成长卡”,并通过一段生动的安全科普短片,将“安全防护”的种子播进孩子们心中。随后,四大安全科普模块依次展开,全程以“知识讲解+即时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记。
志愿者通过PPT展示红绿灯、斑马线、禁止通行等卡通交通标识,搭配“红灯停,绿灯行”等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儿童快速识别3-4种常见交通标识。“交通标识蹲”游戏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小高潮:孩子们随机抽取手绘标识卡片,听到“红绿灯蹲”指令后,持对应卡片的孩子需快速蹲下并接力喊话,做错的小朋友通过回答“过马路要走什么线”等问题补答,答对即可获得 “交通小达人”贴纸,贴在专属的“安全成长卡”上,在欢笑中记忆过马路核心规则。
消防安全模块中,志愿者以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操作示意图为核心,结合“三清三关”(清阳台、清楼道、清厨房,关燃气、关电源、关门窗)图文,让孩子们了解家庭防火关键;火灾逃生动画则直观演示“湿毛巾捂口鼻、低姿前行”的正确动作。
防灾减灾环节的“灾害拼图大挑战”同样热闹非凡:孩子们以2-3人为一组,合作拼搭地震、洪涝场景拼图,完成后需说出对应灾害的避险方法。“地震时要躲到桌子下面!”“洪水来了要往高处跑!”孩子们的回答清脆有力,答对的小组每人收获“减灾小能手”贴纸,在协作中加深了避险知识记忆。
针对用电、用火、用气安全,志愿者展示包含“乱拉电线、湿手碰插座、燃气阀未关”等隐患的家庭场景图,用红圈标注风险点,引导孩子识别常见居家隐患;“人走断电、用火关火、用气关阀”的安全口诀则通过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孩子们轻松牢记。“隐患大搜索”游戏中,志愿者出示“插座插满电器”“蚊香靠近窗帘”等图片,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累计3分即可获得“居家安全小管家”贴纸,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活动尾声,孩子们凭“安全成长卡”上的贴纸数量兑换各种奖品,志愿者总结活动要点,全体参与者合影留念,定格下“安全与成长同行”的温馨瞬间。此次“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志愿活动,以儿童为纽带,搭建了“大学生-儿童-家庭-社区”的安全知识传递桥梁,下一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分团委志愿服务部将继续聚焦社区需求,开展更多贴近民生的志愿活动,为营造“人人重安全,家家讲安全”的社会氛围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