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小康社会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为了解在此背景下残障群体真实的生活现状, 8月16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驻残小分队”团队成员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进行实地走访调查。
总览今年的媒体残疾人报道,残疾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具体形象的残疾人与形象模糊的残疾人,其中后者占比高达57.89%。这也就意味着,在一半以上的关于残疾人的报道中,残疾人这一真正的主体是被隐匿了的、是模糊的,他们成为了一种符号。而报道真正聚焦的,则是残联、助残组织、助残工作者等与残疾人相关的群体,表达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需要承认的是,建构社会福利的受益者形象,使得残疾人在公共领域更容易被怜悯,有几率忽视其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
8月16日上午,团队成员抵达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走访残疾人家庭并赠送一些礼品。
在提前取得联系并获得允许后,团队成员拜访了残障人士杨勇,他主动介绍起自己的经历:“我这个手是六岁时候出事后来就截掉了,过几十年虽然有的地方不太便利但是也早就适应了。自己作为这种残疾人,更能了解别人需要帮助,我现在也会在居委会组做做公益什么的,帮助别人心里过得充实。我作为残疾人其实最担心的就是无法被社会接受,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残疾人非常友好,非常善良的。”谈到对项目的看法,杨勇先生表示他希望团队能把项目开展坚持下去,让残疾人的生活有所改善,同时,也对团队生活用品的赠送表示感谢。
正如杨勇先生所说,残疾人群体最为注重情感需求。而第二关注的重点是就业问题。
8月16日下午,团队抵达海州区,拜访残障人士汪丽萍。与杨勇先生类似,汪丽萍女士非常热情,为团队的各位都准备了冷饮。在赠与礼物时,汪丽萍女士推辞:“你们都还是学生,真的不用,真的不用。”而在谈及残疾人生活问题时,汪丽萍女士把重心放在就业方面上:“现在各行各业都很卷,残疾人本来就要弱势一些,在当今社会中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还是蛮难的,我希望你们也可以做一做残疾人招聘方面的东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在与残障人士杨勇先生和汪丽萍女士的交谈中,团队深入了解到当今残障人士的生活现状,由于社会歧视、功能障碍、个人能力匮乏,尤其这几年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许多残疾人在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发愁。同时,残障人士的情感需求也值得整个社会进一步的关注。如今,尽管很多新闻媒体正在将视线投向残疾人,但其报道内容的精准度和代表性仍需调整,残疾人的生活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护。